新奥门免费资料大全新牌门
水产养殖病害检测
食源性微生物检测
物种鉴定
转基因检测
畜牧疫病检测

鱼类产地检疫的7种检疫对象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0日 阅读量:

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是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基础,从源头预防疾病,控制水产养殖疫病的传播,对保障我国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维护渔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如此重要,那你了解鱼类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吗?



淡水鱼类


淡水鱼类检疫对象有6种,分别是: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病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小瓜虫病


1

鲤春病毒血症



(·一)病原学

鲤春病毒血症的病原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是又名鲤弹状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水泡病毒属。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鱼、死鱼和带毒鱼。传播途径为经水传播,病毒可经鳃和肠道入侵。也可能垂直传播,或由某些水生吸血寄生虫(鲺、尺蠖、鱼蛭等)机械传播。

本病主要感染鲤鱼,尤其1岁以上的鲤鱼。鲢、鳙、欧鲫、六须鲶也可感染。本病在欧、亚两洲均有流行,是鱼类口岸检疫的第一类检疫对象。流行于每年春季(水温13~20℃),水温超过22℃就不再发病,鲤春病毒血症由此得名。

(三)临床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腹部膨大,眼球突出,肛门红肿,皮肤和鳃渗血。剖检以全身出血水肿及腹水特征。消化道出血,腹腔内积有浆液性或带血的腹水。心、肾、鳔、肌肉出血及炎症,尤以鳔的内壁最常见。

(四)诊断

(1 )初步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 实验室诊断: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等进行病毒检测。

(五)防治

采用聚乙烯氮戊环酮碘剂(PVP)拌料投喂,可降低死亡率。严格检疫,要求水源、引入饲养的鱼卵和鱼体不带病毒。发现患病鱼或疑似患病鱼必须销毁,养鱼设施要消毒。


2

草鱼出血病


(一)病原学

草鱼出血病病原体是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的呼肠孤病毒 (Re-ovirus),定名为草鱼呼肠孤病毒 (GrassCarp Reovirus,简称GCRV)

(二)流行病学

草鱼出血病发病季节长,每年6月下旬至9月底是主要流行季节,高峰在8月,水温25~30℃时最为流行;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d,一般7~10d。

(三)临床症状

病鱼的症状主要是体内外各个器官和组织表现出斑点状或块状充血,不用解剖就可以看到充血现象。病鱼眼球突出,鳃丝苍白或充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以分为“红肌肉型”、“红鳃红鳃盖型”、“肠炎型”三种类型。

(四)诊断

(1)初步诊断: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2)免疫学诊断: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简称点酶法;分子生物学诊断;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

(五)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投喂营养丰富,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禁止将带有病毒的鱼苗、鱼种输出及运入。


3

锦鲤疱疹病毒病


(一)病原学

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简称KHV。因其主要是由DNA类疱疹滤过性病毒感染所引起,又名鲤鱼肾炎及鳃坏疽病毒。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二)流行病学

锦鲤和鲤及杂交种对KHV高度敏感,其他鲤科鱼类如家鱼未有感染KHV的报道。发病最适温度是23~28℃,适宜环境下可发生大规模疾病和死亡。病多发于春、秋季。

KHV主要通过水平传播,爆发KHV后幸存鱼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健康鱼,水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非生物载体,病毒粒子通过带毒鱼的粪便、尿液、鳃和皮肤黏液排出传播。

(三)临床症状

水面出现水泡就如产卵期的雄鲤大量释出精子,鱼体变白,鲤鳃腐烂,鱼体泛力,鱼死亡后会在池底或水面,眼睛凹陷1~2mm,头部萎缩成正三角形,会有像白粉一样的斑点,体表充血。

(四)诊断

(1)初步诊断:仅有鲤(锦鲤)及其变种能被感染致死,可根据这一特点和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样品采集:取无症状鱼150尾或病鱼10尾,采集病鱼脑、肝、脾、肾等样品,成熟雌鱼还需要取卵巢液,鱼苗取整条鱼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

(3)实验室确诊:主要有细胞分离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荧光、ELISA、电镜观察等。

(4)鉴别诊断:应与普通细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相区别,特别是与细菌性烂鳃病进行区分。

(五)防治

预防措施:加强进出口口岸检疫;对养殖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水源、鱼、设施等的严格消毒;加强疫病监测,掌握流行病学情况;培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加强饲养管理等。


4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一)病原学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原是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 disease,CCVD)

(二)流行病学

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的鱼苗和鱼种,成鱼也可发生隐性感染称为带毒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普遍的传播方式。

(三)临床症状

病鱼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悬挂,最后沉入水中死亡;病鱼鳍基部、腹部和尾柄处出血,腹部膨大,双眼突出,表皮发黑,鳃苍白,肛门红肿外突;解剖可见胃扩张,肌肉出血,消化道内无食物,肠道内有淡黄色黏液,腹腔内有黄色或淡红色液体;肾、肝、脾贫血或出血,脾脏通常肿大变黑,后肾严重损伤。

(四)诊断

(1)初步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样品采集:取无症状鱼150尾或病鱼10尾,采集病鱼脑、肝、脾、肾等样品,成熟雌鱼还需要取卵巢液,鱼苗取整条鱼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

(3)实验室确诊:用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系(CCO)或棕鮰细胞系(BB)接种疑似样品(病鱼组织匀浆上清液)培养,当出现细胞病变(CPE)后,用中和试验或 PCR鉴定,如为阳性,若出现临床症状,可判为患有CCV,若无临床症状,可判为CCV携带者;若细胞培养出现CPE,仅中和试验为可疑,PCR试验为阴性,则判为可疑。

(五)防治

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预防时须对池埂消毒,对网具、运输工具等用高浓度消毒液浸泡消毒,防止病毒扩散。


5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一)病原学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是一种毒力很强的弹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的严重传染病。IHN的病原为一种弹状病毒,含单链RNA。

(二)流行病学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侵害虹鳟,包括硬头鳟、大磷大马哈鱼、红大马哈鱼和大西洋大马哈鱼。病毒在稚鱼和幼鱼之间水平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其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带毒鱼排泄的尿、粪便等而感染。

(三)临床症状

首先出现稚鱼和幼鱼的死亡率突然升高。受侵害的鱼通常出现昏睡症状,不愿活动和避开水流;但也有的鱼表现狂暴乱窜、打转等反常现象。患病鱼眼球突出且变黑,腹部膨胀,肛门处拖着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粘液粪便是较为典型的特征,但并非该病所独有。鱼鳃苍白,鳍基部出血。另外,通常在头部之后的侧线上方显示皮下出血。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五)防治

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


6

小瓜虫病



(一)病原学

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

(二)流行病学

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易流行,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死亡。

(三)临床症状

小瓜虫病症状: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五)防治

发病鱼塘,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隔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海水鱼类


海水鱼类检疫对象是刺激隐核虫。


 7

刺激隐核虫病


刺激隐核虫

(一)病原学

刺激隐核虫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 又叫海水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的一种。

(二)流行病学

流行季节为夏季和秋季。高发期在5~7月,水温为21~25℃时。25℃以上,症状会逐步缓解,秋季约降至21℃时会再次暴发。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在温带和热带海域,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刺激隐核虫无寄主的专一性,硬骨鱼类几乎都可被感染。

(三)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各鳍及鳃上先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鱼体在池中狂游,呼吸频率加快。

中期鱼体体表、鳃、鳍等感染部位出现小白点增多、体表分泌的粘液增多,严重时鱼体表皮覆盖白色薄膜,这是由于病鱼的皮肤和鳃受虫体的刺激分泌大量的粘液包裹于虫体表面形成的。

后期寄生虫脱落后体表皮肤发炎、坏死,鳞片易脱落,引起细菌的继发性感染,最终导致运动失调、呼吸困难衰弱窒息而死。

(四)诊断

首先将鳃片或皮肤小心取下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在其上用指头轻轻挤压一下,使鳃丝或皮肤展开。然后放到低倍(4×10)显微镜下观察,刺激隐核虫呈乳黄色圆形或椭圆形,体表周生纤毛,一般48个相连呈念珠状“u”行排列,如果是活体则做旋转运动。在检测时应注意与粘孢子虫病的区别。

(五)防治

对已养殖过的池塘或水泥池在放养鱼前用含氯消毒剂或高锰酸钾等浓溶液(150~200克/米3)彻底消毒。